建设部副部长就建筑节能答记者问
3月27日,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第三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媒体见面会上指出,建筑节能要注重全过程性,不能抓一头丢一头。政府将综合运用标准、法规、财税政策等手段,鼓励节能技术、产品的推广和运用,让建筑节能形成社会共识。 针对我国建筑节能工作实施过程中的热点问题,仇保兴副部长详细回答了本报记者的提问。 记者:同以往推广单项技术和产品不同,本次绿色建筑大会的主题是“推广绿色建筑——从建材、结构到评估标准的整体创新”,仇副部长能否就绿色建筑的整体创新这一概念进行简要介绍? 仇保兴: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是一个系统的创新,绿色建材、绿色设计、绿色施工、绿色环境、绿色物业管理、绿色运行,它是一个全过程。从建筑的用材开始,到建筑的诞生、建筑的运行、建筑的生命终止、拆迁回用,整个是一个循环经济。绿色建筑涉及到四节两环保,首先是四节,绿色建筑土地利用率必须很高,节水要达到10%,节能达到20%,材料是回用的,而且所有材料应该在500公里之内获得。假如我们选择一种意大利的大理石,虽然建筑材料是绿色的,但通过地中海运到中国,运输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就很大,也违背了“节材”的宗旨。其次是两环保,一方面室内空气要环保,居住者才能降低患病率、延长寿命;另一方面要做到室外环保,美国生态主义建筑学家赖特说建筑就像地里自然生长出来的一样,意思就是说建筑不能破坏周边环境,要和自然和谐共处。 记者: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建筑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推广起来有很大难度,是哪些原因造成这种局面?政府下一步有没有什么举措来改变这种状况? 仇保兴:迄今为止,中国还有很多好的节能产品没得到推广利用,原因在于:第一,信息不对称。人们在规划、设计、建造房子的过程中,不知道找哪些好产品装备房子。第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没有技术规范和标准来支撑,设计人员不敢轻易采用,情愿选用一些虽然已经过时、节能性也不够好,但却具备国家标准、列入政府采购清单的产品。第三,我们还缺乏鼓励新产品推广利用的经济激励制度。针对这些情况,我们首先要让公众了解节能信息,其次要制定法律法规,强制性地淘汰过时、不节能的设备和产品,同时还要鼓励创新,用优惠的政策和相应的资金来支撑技术创新。 记者:目前,绿色建筑、智能建筑和节能建筑基本还处在观念推广期,什么时候能让观念成为现实,政府有没有具体的时间表? 仇保兴:如今社会是一个新观念、新技术不断涌现的时代,绿色建筑、智能建筑、低能耗建筑、零能耗建筑,这些新概念还有一些新技术、新产品,要通过大量的民众检验,才能被证实是一项好技术、一个好产品。政府有责任推广节能观念、产品和技术,为了让节能建筑尽快通过民众检验,建设部与科技部,以及美国联合、美国标准等跨国大公司合作搞了100个绿色建筑试点,并且和财政部合作搞了可再生能源试点城市,国家发改委也即将推出类似的试点工程。只有让群众切实感受到节能建筑住着舒服、住着省钱、住着健康,他们才能真正自觉自愿地选择节能建筑。由试点到大面积普及,这个周期越短越好,但我无法给出一个具体的时间表,因为不可能强制规定百姓接受,政府要尽量做能做的事,尽量把该做的事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