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节能减排是机遇还是挑战?
新的一年刚刚开始,“保八战役”就悄然打响,全国上下都在为今年实现GDP增长8%的目标而努力。 保增长、扩内需、促就业,在金融危机影响日渐深入的背景下,这几个关键词成为2009年新的主题。 然而,在以GDP增长为核心的经济环境下,节能减排双目标能否实现依然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重要话题。金融危机,究竟是节能减排的挑战还是机遇?在金融危机影响下,我们怎样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效率中心主任郁聪给我们作了如下解读。 高耗能投资可能反弹 从国家层面来看,去年11月提出的4万亿元资金将在今年陆续投入,钢铁、汽车行业的振兴计划日前已经正式推出,石化、纺织等行业的振兴计划正在紧张制定,不久也将陆续推出。各地方政府为拉动本地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投资、消费需求,也出台了许多新的办法。这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保八战役”的胜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郁聪认为,“为保持GDP增长可能导致各级政府放松节能工作,特别是4万亿元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可能致使高耗能行业投资的反弹”。 郁聪还表示,石油、煤炭等基础能源价格的下降,对节能内在动力产生了不利影响,相比高油价时期,节能带来的利益驱动和社会的节能意识显然有所下降。同时,设备开工不足可能造成能源利用效率降低。 无论是高耗能投资反弹,还是节能意识降低,或者能源利用效率降低,都会或多或少对2009年的节能减排工作造成影响,并阻碍“十一五”节能减排总目标的最终实现。 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如果资金再次投入到高耗能产业中,一味强调快速增长而忽视“好”字当头,就可能导致经济增长与此前提倡的抑制高耗能产业发展的思路相违背,致使产业结构出现“逆向调整”,这将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长期目标产生不利影响。郁聪建议:“一定要坚持优化投资结构,警惕产业结构的逆向调整。” 实现结构节能的良机 放缓的经济增速常伴随着能源消费的低增长,从这个角度讲,金融危机有利于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同时,节能产业是拉动内需的重要方面,如节能家电、节能汽车等等。如果能够保证投资,配以良好的政策措施,那么节能产业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支撑点,从而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同时,推动我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金融危机还是实现结构节能、促进结构调整的良机。 “去年一季度我国就出现了高耗能产业产能过剩和需求不足,而三季度起,受到金融危机的波及,高耗能产业的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发展受到不利影响。”郁聪认为,“这种情况下,淘汰一些高耗能产业的产能,将有助于我国实现结构节能、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在我国,节能降耗的根本途径在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 有这样一个例子,如果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而冶金、建材、化工等高耗能产业比重相应下降1个百分点,则每年我国能源消耗总量可减少2800万吨以上标准煤,相当于万元GDP能耗降低1.3个百分点。这证明,技术节能只能完成节能目标的30%至40%。 同时,技术节能的效果还有可能被落后的产业结构所削减。2006至2007年,我国因技术进步带来的节能量达到了1.6亿吨标准煤,但是结构重型化抵消了技术进步、技术改造、加强管理带来的节能量,使得单位GDP能耗下降小于预期。 抓结构调整才抓住了节能减排的根本。“金融危机正是我们调整结构、优胜劣汰、重新调整资源分配的有利时机。”郁聪表示。 如何应对双刃剑的影响 正如一把双刃剑,金融危机带给节能减排的影响既有挑战,也有机遇。最终挑战战胜机遇,还是机遇大于挑战,关键要看我们采取何种方式去应对。 “我们不能因为经济出现不利的外部变化,就改变‘好’字当头的科学发展模式;不能把保增长、扩内需与节能减排、结构调整对立起来;要在保增长、扩内需、促就业的过程中,继续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使二者互相促进。”郁聪表示。 事实上,过去几年我国实行的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在去年已经开始显现作用。2008年前三个季度的单位GDP能耗同比降低3.46%,经济结构调整初步见到了成效。 而能否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2009年是关键的一年。专家建议,要防止投资再次注入高耗能行业,必须严格控制4万亿元投资的流向。要真正落实节能减排的各项政策措施;实施激励政策,加快培育节能减排产业;改善节能市场和法律条件;拓宽节能资金投入的渠道;加强各级节能管理和技术服务能力的建设。 更为重要的是,“要坚定信念,目标不能动摇。坚持政策的一致性,连贯性,避免摇摆,协调好现阶段与长远的关系”。郁聪强调。 节能减排双目标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不能改变,必须坚定不移地去实现。只要国家继续加强对高耗能产业的控制,采取扶持措施加速提升产业结构,“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一定能够实现,结构调整升级之路一定行得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