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窗企业系统升级
随着我国塑窗领域的完善和成熟,尤其是随着我国建筑工程的管理越来越规范,塑窗市场相应发生变化;同时,塑窗企业是否适应这一变化,也越来越重地决定着企业在竞争中面对挑战时是否能够把握住机遇。 本文在探讨塑窗市场的变化、分析市场变化情况下塑窗企业存在的问题,并借鉴欧美等国家塑窗行业的发展情况基础上,探索我国塑窗企业竞争力全面系统升级方案。以期在提高获利能力方面与塑窗业界达成共识。 一、 塑窗市场的变化 (一) 门窗品质在竞争中越来越重要,门窗档次在提高 越来越多的房地产商为触动建筑产品的销售,把建筑门窗定位为房产销售中能够展示的卖点和亮点;门窗生产企业,为了能够在竞争中更具优势,或者能够做稍微好一些的销售价格,都在力求门窗产品质量更好。 门窗产品质量在提高,不仅表现在门窗物理性能的提高,同时也表现在门窗产品的感观越来越细腻讲究。 为满足市场发展变化的需求,更多的塑窗企业在向国外“取经”、向国内知名企业学习、在自己潜心摸索钻研,有一些企业形成了自己的一些技术诀窍(KNOW-HOW)。 与此同时,行业技术及技术人才得到重视、行业技术在完善(标准的修改、图籍的编制、行业技术交流研讨);这些行业技术本身的日趋成熟也触动了门窗品质的更加发展。 在设备需求方面,数控四角焊接机、数控角缝清理机等通过数控系统控制而非人为操作、更能提升门窗品质的设备已不仅仅是企业出于生产能力的需要,越来越多的企业则是出于对门窗品质保证的考虑而进行购置。 (二) 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 市场集中度是描述市场各个组成部分的分布规模及不均程度的指标。一般,小部分大规模企业承担大部分市场份额即可以理解成市场集中度较高。 在2001年北京的一次行业技术研讨会上,曾有位行业权威专家指出:未来的门窗市场,将由10%的门窗厂承担90%的门窗工程。 实际上,目前的市场确在向集中度越来越高变化,虽然客观上现有门窗厂的数量及生产能力的总和完全可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但是,这其中一些发展较好的企业在扩大规模和实力。在北京、广州、深圳等一些大城市陆续有组装厂在原有规模基础上扩充为年产20万甚至更多的生产能力。 这一变化趋势很明显,未来也必将形成大规模组装厂通过自身的企业竞争力承揽大量工程的市场集中度更高的行业格局。 (三) 企业形象在竞争中越来越重要 在北京,数控四角焊接机及数控角缝清理机等设备配套已经不能构成足够的对甲方的吸引力,由此,焊接清角自动线等高端设备不断被列入选购对象。也就是说,由大型自动化程度更高的设备带来的企业形象在竞争中更为重要。 在深圳、广州、成都等大城市,大型数控设备也因企业主出于竞争中企业形象的考虑被大量选购。 (四) 按定单生产/混线生产/柔性制造 在我国,任何一个企业在工程定单(即合同,以及合同相关的型材、五金确定,窗型开启方式、分格位置)没有正式签约之前,都不可能组织生产,也就是说需要按定单生产。 而在同一个工程定单中,建筑的多样化、个性化可能出现不同数量的多种窗型,而且配合建筑工期的要求,可能随时安排不同窗型规格、不同型材系列、以及不同开启方式的门窗产品的生产计划,这就是所谓混线生产。 而为了满足塑料门窗混线生产的需求,相应要求设备系统能够实现柔性制造。柔性是指最大的适应性。柔性制造系统(FM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应具有能够多方面适应不同的加工对象与工艺方法的特点。 塑料门窗混线方式的按定单生产的市场需求,也就是要求加工系统能够实现柔性制造,进而可以保证制作周期等建筑甲方要求。 (五) 要求企业具有短期内大量生产的能力 我国的门窗工程,有时一个1~2万平方米门窗工程前期洽谈可能用到3~5个月的时间甚至更长,而真正门窗工程的生产制作可能只有短短的一两个月的时间。 这种生产周期的要求就相应要求设备具有短期内大量生产的能力。事实上,房地产商作为甲方在考察工程承揽对象时,也更注重门窗厂是否具备相应的生产能力即是否对工程工期有保证。 二、 在塑窗市场变化变化的形式下塑窗企业面临的问题 (一)销售业务流程难以实现对市场的快捷、准确、科学的反应 1、 难以进行抗风压校核计算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高层建筑用窗的抗风压校核设计问题,以及一些大型窗、条形窗、带型窗的抗风压校核计算已成为塑窗销售业务流程中窗型设计的一部分工作。由于抗风压校核设计工作牵扯知识面较深较广,如需要用到材料力学知识等,加之现行标准不够系统和完善,致使该项工作在一些门窗厂人工难以进行。 2、 难以规范表达门窗工程图集 门窗工程图集是沟通和确认甲乙双方对门窗设计结果的依据,乙方按照图集生产,甲方按照图集验收。所以,规范的窗型表达在工程顺利交验环节中较为重要。手工画图、Auto CAD、画笔等手段表达窗型,一方面不是很方便,另一方面难以按照国家标准清晰、明确表达,易于导致窗型理解的分歧。 3、 难以准确快捷、准确报价 在实际市场运做中,报价往往只能根据经验及市场情况粗略估计报价。即不管窗型如何、所用型材、五金等材料如何,粗略估算每平方米门窗的报价。这样的报价,到底企业能有多少利润报价者心中真正明确。尤其在招投标过程中,短时间拿出报价,更让从业者犯难。 (二)生产过程难以管理,难以系统提高门窗产品质量 1、 设计 门窗设计的合理与否是决定门窗产品品质的第一个关键环节。门窗设计的任务应该是力求结合塑料门窗自身的特性,设计出性能优异、成本适宜、造型美观、工艺合理、易于被甲方接受的门窗。 目前一些塑料门窗窗型设计本身可以说只是简单沿袭钢窗、铝窗等分格设计形式,没有有意识地结合塑料门窗自身特点进行扬长避短的设计,更难以作到兼顾门窗性能、工艺、成本、造型的系统合理设计。 2、 手工下料计算/材料优化排料难度大,余料利用不利,浪费严重 手工计算下料尺寸所需时间长,及容易出现的计算失误,造成材料浪费。同时,材料难以实现优化利用,造成一些不合理的损耗。 3、 无明确的物料标识,难以辨别在制品工艺特性,易因物料混乱造成浪费 通常,生产环节中工序间不能实现明确物料标识,即难以辨别物料工程/洞口/物料/工艺等属性,易造成物料混乱。尤其要求短期内生产批量较大而需组织两班或三班生产时,操作者无从明确辨别物料该有的加工内容,难免造成不该加工的工艺内容出现,或者该加工的工艺内容被遗漏,而造成物料的浪费。 4、 工艺不严格,工装水平低,门窗制作粗糙 由于生产过程中加工件的工艺内容难以明确表达,致使具体加工工艺往往由人为因素掌握,从而导致水槽的加工等常出现一个窗一个样、一个人加工一个样,工艺很难规范。 设备整体工装水平低,即必要的专用设备、专用工装不足,有些设备即使设有专用工装,也没有很好地调整到其应有的状态,进而导致门窗制作粗糙。 5、 设备自动化程度低、加工精度低,人为因素造成产品质量难以稳定 尤其是早期购置的设备,自动化程度普遍较低,加工制品的精度与操作者的技能熟练程度、情绪等因素有关,门窗质量难以得到可靠保证。 6、 仓库管理不利,财务核算难度大 首先一个工程各种材料总的用量难以明确计算;其次,在生产过程中,每一阶段生产任务下的物料汇总难以明确;就是每天的生产任务下各工序需要发放物料也很难准确把握和控制。常常是,用多少料领多少料、剩多少料算多少料,最终财务决算难以与当初的预算准确兑帐。 7、 设备配置存在不合理的“瓶颈”, 整套设备生产能力低,难以满足短期大量生产的需要 市场的变化要求设备配置能够满足短期内大量生产的需要,同时满足混线生产实现柔性制造的需要。这就更要求整套设备配置满足实际生产能力的需要,而现在我们所说的生产能力,探讨一年的设备理论生产能力意义已经不大,而实际组织生产需要面临的是一、两月需要实现的门窗产量。这种情况下,设备配置整体满足生产能力实际需求的同时,更应避免不合理的“瓶颈”。 (三)整个业务流程难以实现数据共享 目前的企业大多存在业务流程中的数据信息不能共享的局面,即销售合同签定后,需要有人去做材料汇总的计算、有人去进行生产计划、有人去进行下料尺寸计算、再有人去进行仓库管理的工作,……尤其是数控设备还需要人工输入数据,一方面效率低、同时工作中可能回出现交叉、重复、遗漏、乃至错误造成损失。这些环节都可能是最终影响企业应有利润的所在,是塑窗企业力求避免的。 三、 国外塑窗行业发展情况 (一)欧美塑窗行业生产模式 1、 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主要是单件小批量生产为主的生产模式 在德国,60%的门窗用于旧房改造,所以门窗多是单件小批量生产为主的生产模式。 2、 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国家,主要是标准窗大批量生产的模式 在美国,建筑体系标准化工作做得较为完善,建筑门窗作为建筑标准部件大批量生产后在建材超市出售,所以其生产模式为大批量生产的形式。 在美国,由于制造环节涉及的单件成本差异很大导致成窗价格差异较大,普通标准窗的价格一般不是很高,而特殊形式、规格定制的门窗产品价格要高得多。 3、 我国塑窗生产界于欧洲和北美之间,属于中等批量的定制的模式 在我国,一个工程中可能出现不同数量的多种窗型,既不是欧洲的单件小批量生产,也不是北美的大量规格/形式标准化的大批量生产,而常常是中等批量的定制的模式。 (二) 1、 国外塑窗厂的基本模式
2、国外塑窗行业的发展情况 (1) 门窗产品质量高 在欧洲,尤其是在德国,门窗产品从型材、五金等原材料的选用,到制作过程中的各个细部环节的考虑,以及到制品外观的讲究细腻程度,都使得门窗档次非常高。 (2) 大型自动化/数控化设备普遍采用,设备精度高,对加工制品精度更有保证。 (3) 市场集中度很高,整个行业向网络化协作的模式发展 在欧洲如英国、法国等行业发展好的国家,大企业有十几条甚至几十条焊接清角自动线的大规模配套,生产能力相当大,即大量的门窗产品由这些为数不多的大规模企业来加工制作。而一些小的门窗企业做接单、及相关服务等工作。 这些小规模的企业接到客户定单,通过网上E-mail的形式传递给大规模的塑窗生产企业,生产企业运行软件及定单,自动生成生产计划/设计/工艺的内容;这些物料汇总数据供原材料库组织原材料采购及生产计划任务下的物料发放;同时自动生成的数据/工艺/程序自动传输到锯切铣削加工中心/焊接清角自动线等大型数控化设备,驱动设备实现自动加工;成品入库时通过识别物料标识实时统计成生产任务完成情况。 四、 围绕营销/计划/设计/工艺/生产(物料)管理/仓库业务流程企业竞争力全面提升方案 借鉴国外发展经验,解决塑窗企业面临的问题,适应市场发展变化的需要,提出如下解决方案: (一) 系统提高塑窗产品质量 1.设计 门窗性能是在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的,不同地域有其各不相同的气候特点及使用习惯,我国南方雨水季节长、雨量大,要求门窗水密性高;沿海地区等风压大,且常伴随风雨交加的气候,要求门窗抗风压性能好;北方尤其是东北地区气候寒冷,要求门窗保温性能好。同一个地区的不同建筑物,也因其各不相同的用途、档次等,而需要在性能的设计上有不同的考虑。 门窗性能的设计考虑,还应结合相关标准,如新修订的GB/T7107-2002《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中分级指标除原来的规定单位缝长空气渗透量作为分级指标外,增加了单位面积空气渗透量作为分级指标。这一指标的增加意味着制作工艺水平比较高的门窗,如果设计的开启缝总的长度值大,可能单位缝长空气渗透量的指标比较好,即按旧的标准衡量门窗气密性好;而按照新修订的标准,这种开启缝的总长数值大时,将带来门窗单位面积空气渗透量大,即门窗气密性能指标不高;而如果总的开启缝长数值小,这一新增指标将好些。 门窗在窗型设计时,就已经设计了制作工艺路线。而十字焊接等工艺在门窗制作过程中相当繁琐,且容易造成材料的浪费。 实际上,塑料门窗具有型材断面宽大,成窗挡光面积大等自身结构特点,在设计时,应扬长避短,在保证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可以设计得简捷大方,整体看上去壮观气派。这样做,可能同时带来成本合理、易于被甲方接受等优势。 如下同样洞口规格的两个不同设计的窗型,我们可以比较他们各方面的情况:
窗1 窗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