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HTTP_REFERER in /home/wwwroot/slmc/wwwroot/e/action/ShowInfo.php on line 2 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要求“狠抓建筑节能”:一次面向未来15年的求索

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要求“狠抓建筑节能”:一次面向未来15年的求索

2015-01-06 11:38:36 来源: 作者: 阅读:  字体 :

“十二五”正在缓缓离去。在此期间, 住建部联合财政部选取了重庆、深圳、上海、天津四个城市,改造不少于400万平方米的公共建筑,要求能效提高20%2015年是“十二五”最后一年,这个任务目前进展顺利,但这四个城市共同向住建部问了同一个问题,“做完了该怎么办”。

 

  这四个城市问的问题触及了目前中国建筑节能的痛点:在历经近30年发展,走过建筑节能三步走的历史阶段,完成了数亿平方米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后,中国的建筑节能忽然没有了方向。

 

  建筑节能中长期的发展目标是什么?住建部正尝试解答这个问题。

 

  在201412月召开的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住建部在部署2015年工作任务时提出,“狠抓建筑节能。发布建筑能效提升路线图,明确今后的目标和任务”。

 

  虽然在20141226日中国房地产报记者向住建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询问路线图进展时,得到的回复是“路线图现在还没做,何时发布没有具体的时间”,但记者多方探询得知,这一面向未来15年的节能目标,已在多方的研讨和探索之下,渐成雏形。

 

 

能耗“天花板”压顶

 

  路线图的起因,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提升建筑能效。

 

  之所以在此时提出,源自于中国所面临的能源消耗封顶的压力。在201411月的APEC会议上,中美达成了碳减排协议,中国承诺到2030年前停止增加二氧化碳排放,美国承诺到2025年减排26%

 

  但消息人士透露,国家发改委内部想让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提早几年封顶,现已做了能源消耗的总量控制,各省市均分配一个封顶值。如“十二五”期间,上海市需完成1.35亿吨标煤总量控制目标,平均每年净增量控制在460万吨标煤以内。

 

  由于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达30%左右,中国的建筑节能形势一直面临建筑能耗总量、单位面积能耗双增长的问题。能耗“天花板”被量化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使得建筑用能的增长压力正在逐渐凸显。

 

  同济大学中英可持续研究院副院长龙惟定介绍,上海现在已经开始往公共建筑分摊能耗限额。“既有和新增的建筑用能都不能无限制发展了。过去的建筑节能通过提高节能设计标准让它少增加能耗,现在则变成了多减少用能。”

 

 

新节能指标受瞩目

 

  去年下半年,住建部分别在杭州、北京开了一场“头脑风暴”会,参会人员是一些国内外专家及地方主管建筑节能的官员。住建部做了大量的问卷调查。

 

  中国建科院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院长徐伟称,路线图包括了下一步发展的目标、时间表、技术途径及支撑条件。这有点类似于中国建筑节能的中长期规划,但路线图强调了发展的路径及每项工作在发展中的作用。

 

  龙惟定则更详细地解读,“包括技术应该从哪里、从何时开始用,技术标准在2020年前还是2025年前定,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是不是能提高至每年达到百分之几,如何通过每一步的目标达到2030年的总目标,路线图都涉及了”。

 

  中国建科院曾向住建部提供了两个版本的路线图,经济性、难易程度不同。该院提出,2030年,全国的新建建筑应有30%实现零能耗或者近零能耗。此目标不分气候区,并且是对公共建筑或是居住建筑提出的共同要求。其中一个重要指标是空调采暖能耗每平方米低于15千瓦时/年。

 

  当前,高档写字楼的空调采暖为每平方米六七十千瓦时/年,是路线图目标值的四倍多。尽管相差甚远,但国内一些建成的近零能耗或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却佐证了该目标值实现的可能性。

 

  徐伟称,建筑能效提升的核心是不断提升建筑节能标准,这是国际社会的共同做法。以明年颁布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为例,若五年修订一次,到2030年便有三次修订,路线图将指导修订的过程。

 

行政与市场双驱动

 

  在住建部内部,一个新的变化是,城乡规划司、城市建设司这些过去与建筑节能关联不大的部门也开始关注建筑节能了,这或将把建筑能效提升带到更高的视野。

 

  原住建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巡视员、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副会长武涌去年在多个场合称,路线图从2016年到2030年涵盖了三个五年规划,在此过程中,将实现从节能建筑向绿色建筑、从单体绿色向区域绿色、浅绿向深绿的转变。

 

  为此,武涌没有采用狭义的能源使用效率来定义建筑能效。在武涌给出的建筑能效中期定义中,涉及全生命周期概念、满足建筑功能需求、一定的舒适度和健康度、降低能源消耗负荷、采用高效用能设备和应用部分可再生能源、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最小的环境影响等。

 

  不可忽视的是,建筑节能工作过去10年政府行政主导的推动力量过于强大,市场的积极性尚未真正调动起来。有些开发商并不重视建筑节能设计,抱着踩线通过的心理。路线图如何引入市场化的力量有待观察。

 

  在市场化机制上,徐伟建议开展公共建筑的建筑能耗比对。这种自愿的市场化行为,在美国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其核心在于让同一种类型的建筑处于同一个基准,没有气象、使用条件、建筑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实现建筑能耗的标准化分析。

 

  与国外纯自愿行为不同,龙惟定预测,有了同种类型的节能基准线之后,能源费用机制的约束及碳排放交易都有可能被引入。他还说,路线图还可能提出调适制度。“这是个类似于工程监理的制度,但它是从设计开始到运行维护的全过程均实行监督和管理,确保目标、功能的实现。”